汽车产业的“恒大”已出现?约20%车企负债率超70%

Connor okex欧易交易所 2025-05-27 3 0

汽车产业的“恒大”已出现?约20%车企负债率超70%

资料图:魏建军受访

本文综合界面新闻、新黄河、南方网等

近日,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受访时称,“汽车产业的‘恒大’已经存在,只不过没爆而已”,令业内哗然,魏建军的警告将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财务健康状况推至聚光灯下,引发市场对行业高负债风险的审视。

1

“汽车产业的‘恒大’已经存在”

近日,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访谈中警示,汽车产业已出现类似“恒大”的潜在风险,只不过没爆而已。

魏建军在采访中直言,对行业内部分企业过度被资本裹挟、追求短期市值而非可持续盈利的运营模式深感忧虑,尤其点出电动汽车领域的潜在风险。

他表示,部分主机厂过于追求市值与股价,却忽视了商业基本逻辑,他强调行业需健康发展。

魏建军还针对行业新车大幅降价的现象再度开炮,直言降价还能保证质量不可能。

他表示,行业内有很多不遵守商业规则的竞争,有的主机厂偷工减料,甚至危及汽车安全、汽车寿命、汽车可靠性;有些产品从二十二三万降到十二三万,“什么样的工业产品能降10万还得到质量保证,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”。

魏建军进一步表示:“我们在海外做的也非常不规矩,十五万的车,半年后就卖十万,我一个消费者刚买了十五万的车,半年后就亏五万,你想我们中国品牌在海外怎么发展呢?”

他认为,国家政策层面已经开始反对不良的、无序的、恶意的内卷竞争,但还有很多不遵守商业规则的乱象存在,比如无限度逼使供应商降价,导致其生存环境非常差。

展开全文

他表示,汽车产业应回归以利润为导向的健康发展轨道,并表示长城汽车愿出资支持对各大主机厂进行全面审计,以共同维护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安全。

一位供应商人士透露,不仅每年会要求下调零部件单价,供应商应收账款的时间被成倍拉长。10年前汽车公司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45天,而现在却拉长到至少90天。根据Wind数据显示,16家上市中国汽车公司的应付账款平均天数是182天,接近国际汽车公司账期的两倍。

2

中国车企负债榜:负债水平轻微改善 约20%企业负债率超70%

虽然中国车市高速增长的背后,始终有“资本泡沫”“产能过剩”的意见存在,但魏建军如此出位的态度和观点,还是令业内哗然,不少吃瓜群众更是在网络上追问“是谁”,并未意识到这是对当前行业部分浮躁心态的一剂“苦口良药”。不过,严肃媒体则在审视魏建军警示背后的汽车行业财务状况。

有媒体对2024年中国上市乘用车企业的负债率数据进行分析认为,从整体来看,中国乘用车行业的负债水平呈现轻微改善。

以Wind汽车行业指数(886033.WI)为参考,2024年汽车行业资产负债率为66.32%,较2023年的66.94%下降了0.62个百分点(同比降幅0.92%)。这一负债率在全部30个Wind二级行业中排名第11位,虽低于金融、地产等传统高杠杆行业,但显著高于通信设备(52.63%)等轻资产行业。

行业平均数的背后,是乘用车企业间巨大的负债结构差异。

汽车产业的“恒大”已出现?约20%车企负债率超70%

资料图

其中,约有20%的企业深陷负债率70%以上的高负债区间,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。

一方面,部分造车新势力为在充换电基础设施、技术研发等领域抢占先机,不惜持续巨额投入,导致负债高企,例如蔚来汽车2024年的负债率便达到了87.45%,塞力斯2024年的资产负债率87.38%。

另一方面,一些销量持续下滑的边缘化传统车企,其负债也因经营不善被动攀升,如北汽蓝谷的负债率已超过75%。

尤为值得警惕的是,这一高负债区间企业的平均利息保障倍数仅为2.1倍,远低于行业平均的4.3倍,已有12家企业因此触发了债务预警机制,偿债压力不容小觑。

相比之下,资产负债率介于50%至70%的中等杠杆区间,则聚集了约46%的乘用车企业,成为行业内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。

这些企业普遍面临着产能扩张与技术研发投入的双重资金压力。例如,引发此次行业关注的长城汽车,其2024年负债率为63.64%,至2025年一季度已进一步优化至61.11%。长安汽车2024年的资产负债率则为62.01%,也处于此区间。

约34%的企业展现出更为稳健的财务姿态,其负债率低于50%。

这些低负债企业主要集中于经营历史悠久、现金流稳定的传统合资品牌及部分国有车企,它们通常采取更为保守的财务政策。例如,广汽集团2024年度的资产负债率即为47.6%,体现了其审慎的经营风格。

3

媒体:当前汽车产业存在高负债,但类比为“恒大式危机”不妥

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成为资本追逐的“风口”,但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,仅依赖资本扩张和地方政府支持,导致项目烂尾和资源浪费。例如,高合、威马、极越、哪吒等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,出现停产、欠薪等现象。

南方网刊发评论文章称,中国汽车产业是否存在“恒大”风险,有待商榷。

文章称,盲目、追风性质的投资在汽车产业确实存在,但魏建军所说的汽车产业的“恒大”,是颇为严重的指控,因为恒大的崩塌,在于其“高杠杆扩张+财务造假”,到处借钱大干快上。中国汽车产业当然存在高负债和投资过热,但类比为“恒大式危机”不妥,汽车和房产,二者在底层逻辑、资金用途及行业特性上存在本质差异。

汽车产业的“恒大”已出现?约20%车企负债率超70%

资料图

根据2024年财报数据,比亚迪、吉利等头部车企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4%—7%,而蔚来、理想等新势力研发强度更高(10%—13.77%)。相比之下,恒大等房企的资金主要用于土地囤积和营销费用,研发投入几乎为零。

目前,比亚迪、长城等头部车企产能利用率超90%,部分生产基地(如长城重庆工厂)甚至达到132.5%,而恒大等房企的库存积压率长期高于50%。过剩产能主要集中在技术落后的中小车企(如威马、高合),市场机制正在加速其出清。

新能源汽车技术门槛(如高压平台、固态电池)迫使企业持续投入研发,低效产能无法长期存活。去年已有15家新势力车企破产,而头部企业(如比亚迪、吉利)通过技术突破实现盈利(比亚迪单车利润达1.5万元)。这与房地产“土地金融”的刚性泡沫不可同日而语。

该文章最后认为,即使存在局部风险(如部分新势力爆雷),市场机制与政策调控的协同作用将确保行业整体稳健发展,构成“高烈度竞争-高质量增长”的正向循环。与房地产相比,汽车产业的“负重前行”更接近于崛起期的阵痛,而非泡沫经济的崩塌前兆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