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俄突然翻脸了!普京威胁特朗普:如果乌克兰轰炸俄罗斯大城市,他们一定会打回去

Connor okex欧易交易所 2025-07-23 4 0

据光明网报道,2025年7月17日,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记者会明确表示,若乌用西方远程武器袭击俄纵深,俄将打击相关国家军事设施。这一表态将俄乌冲突的外溢风险推向新高度。

俄方此次声明并非空穴来风。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(ATACMS)最远能打300公里,把俄罗斯边境纵深200公里的军事基地都纳入打击范围。俄方监测到北约卫星数据链直接参与目标坐标定位,认为这属于"技术介入"。比如乌军使用的MGM-168型导弹,必须依赖北约卫星修正弹道参数,俄方视这种协同为外国实质参战的证据。

美俄突然翻脸了!普京威胁特朗普:如果乌克兰轰炸俄罗斯大城市,他们一定会打回去

特朗普(资料图)

扎哈罗娃特别强调,武器提供国需为"直接参与策划和实施"承担后果。这种责任连带原则有明确指向性——若乌克兰用远程武器攻击俄本土,俄方反击目标将不仅限于乌克兰,还会包括提供技术支持的国家军事设施。这与2024年普京划定的"红线"一脉相承,但此次将打击范围扩展到北约国家。

面对俄方警告,西方采取两手策略。德国这边宣布,接下来几周会给乌克兰送去爱国者防空系统,这东西能帮乌克兰挡住俄罗斯的空袭。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更放出狠话,要对和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家加征500%关税,这招明显是想切断俄罗斯的经济命脉。

欧盟紧跟着在7月18日批准第18轮制裁,这次特别针对俄罗斯在印度的炼油厂。要知道,印度现在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之一,欧盟此举就是想通过制裁第三国来间接打击俄罗斯的能源出口。不过俄罗斯也不慌,2024年俄美贸易额只有35亿美元,这点制裁对他们影响有限。

北约为自己辩护说,提供武器不算直接参战,还搬出《联合国宪章》第51条的自卫权说事。但这里有个问题——北约的武器交付实际上延长了冲突,这和宪章中"必要措施"的限定明显不符。美国1986年空袭利比亚时,同样以"自卫"为借口,但国际法院后来裁定其行为违法。现在美国一边指责俄罗斯,一边自己搞威胁轰炸,双重标准太明显。更讽刺的是,美国当年空袭利比亚时,投掷了150吨炸弹,造成大量平民伤亡。现在俄方威胁轰炸美国大城市,国际社会开始质疑,美国凭什么只许自己"自卫",不许别人反制?这种双重标准正在削弱国际法的权威性。

美俄突然翻脸了!普京威胁特朗普:如果乌克兰轰炸俄罗斯大城市,他们一定会打回去

展开全文

莫斯科曾遭无人机袭击(资料图)

在这场博弈中,中国扮演着关键角色。7月15日中俄外长会晤时,王毅再次强调对话谈判才是解决危机的正道,但没直接回应武器打击权的争议。这体现了中方的中立立场,同时也为后续斡旋留下空间。经济上,俄罗斯正加速和中国的人民币结算进程。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,能源合作占大头。俄罗斯通过扩大对华出口,有效缓解了西方制裁的压力。扎哈罗娃17日还特别提到,俄方视中方为"优先合作伙伴",这种表态释放出深化合作的信号。

美俄之间的威慑正在升级。特朗普政府设定50天停火期限,否则就要实施更严厉制裁。而俄方放出话来,只要乌克兰用远程武器袭击俄大城市,就会对美国大城市进行对等报复。这种"以核制核"的逻辑让局势更加危险。

战场上的互动也在激化矛盾。乌克兰最近多次空袭俄罗斯萨拉托夫等地,引发30多起爆炸。俄罗斯这边则加强征兵,普京签署总统令允许外籍合同兵入籍,充实兵力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特朗普被曝曾在7月4日与泽连斯基通话时,鼓动乌方打击莫斯科,虽然白宫否认,但这种私下言论加剧了俄方的不信任。

国际社会对美俄的极限施压普遍担忧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双方保持克制,回到谈判桌前。但现实情况是,双方都在等待对方先让步。特朗普的50天期限成为关键节点,考验着两国的战略定力。从历史经验看,美俄之间的误判往往引发严重后果。比如1983年的"AbleArcher"军演,曾差点引发核战争。现在双方的威慑言论和军事动作,正在制造类似的紧张氛围。如果不能在50天内找到突破口,冲突可能从代理人战争升级为大国直接对抗,后果不堪设想。

美俄突然翻脸了!普京威胁特朗普:如果乌克兰轰炸俄罗斯大城市,他们一定会打回去

欧盟拒绝为美国援乌武器买单(资料图)

在这场大国博弈中,没有真正的赢家。俄罗斯的警告是对国家安全的底线防御,西方的制裁则是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施压。但双方的对抗正在撕裂国际秩序,让世界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。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与避免全面冲突之间找到平衡,是美俄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。而中国等中立国家的斡旋,或许能为这场危机带来一丝转机。

评论